首页 > 热点>正文

打破孤岛智能汽车开源的意义有多大?

时间:2025-04-17 02:52  
来源:中青网
     
  阅读量:7897   

编前:最近,在智能汽车不同领域,车企“不约而同”盯上了“开源”。先是吉利汽车与阶跃星辰联合宣布向全球开源两款大模型,后有理想汽车声称将开源自研的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紧接着,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发布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即开放源代码的数据集)……智能化领域正形成开源新生态,昭示着协同创新将成为智能化发展的新趋势。10~11版通过分析当下智能汽车领域开源的3个典型案例,以探索开源给行业带来的积极意义。

案例1

吉利:向全球开放两款大模型

开源正在驱动大模型普惠化。以DeepSeek为代表掀起的大模型开源浪潮,正在席卷更多领域,包括汽车行业。

不久前,吉利汽车与阶跃星辰向全球开源两款大模型,分别是阶跃Step-Video-T2V和阶跃Step-Audio。在近日召开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吉利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淦家阅再次重申,为了进一步推动汽车行业AI技术的创新与普惠,今年2月吉利与阶跃团队一致决定,向全球开源两款大模型,让AI赋能汽车行业的场景应用。

据了解,阶跃星辰发布了多款Step系列通用大模型,包括千亿参数语言大模型Step-1、万亿参数语言大模型Step-2、图像生成大模型Step-1X、视频生成大模型Step-Video等。此次开源的两款模型分别是阶跃Step-Video-T2V和阶跃Step-Audio。其中,Step-Video-T2V模型被认为是视频生成领域的佼佼者,其参数量高达300亿,能够直接生成204帧、540P分辨率的高质量视频。这一技术突破,让视频内容的生成更加精准、细腻,为自动驾驶数据合成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底座。

另一款Step-Audio模型则在语音交互领域表现优秀。它能够根据不同的场景需求,生成情绪、方言、语种、歌声和个性化风格的表达,与用户进行自然、高质量的对话。该模型已应用于吉利银河E8等车型的情感座舱中,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交互体验。

点评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

智能化浪潮下,正在形成新一轮从AI大模型开始的开源潮流,且意义深远。一方面,开源打破了国际巨头在汽车智能化相关领域的技术垄断,也有助于节约技术创新资源。开源让所有开发者都可以深度参与智能化相关技术,对于架构优化、功能定制,以及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性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技术共享已经成为汽车智能化新时期的主旋律。以开源作为支点,可以加速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同时,这也表明,车企凭借着创新的思维、日益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开放的合作态度,正重构智能化时代的技术创新格局。

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

目前,车企的智能化技术开源更多集中于大模型等方面,主要应用是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领域。开源技术提供了丰富的算法、工具和平台,这些资源支持智能驾驶等系统的研发,促进了技术的快速迭代,驱动开源企业和合作伙伴的相关技术向更深层、更高阶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开源模式不仅在技术上具有优势,还在商业模式上展现了高效率,可以让开源企业获得前所未有的用户数量和合作伙伴的支持,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吉利汽车开源多模态大模型,对于吉利汽车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这标志着吉利在智能汽车AI领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向外界展示了技术实力构成的“基盘”。其次,大模型的开源应用,将显著提升吉利汽车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性能。第三,开源企业在相关新技术的标准制定或修订过程中,拥有更多话语权和主导权。

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韦福雷:

开源多模态大模型有助于推动智能汽车行业的技术进步。通过开源,允许用户自由使用、复制、修改和分发,实现了自由开放、共建共享、技术透明。使用开源大模型的其他车企可以低成本接入AI大模型,缩短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的研发周期,减少对供应商技术的依赖,推动行业的技术下沉和应用。同时,开源大模型还能形成数据反馈闭环,进一步优化算法,形成“数据-模型-产品”的良性循环。此外,开源还有利于构建行业标准。

案例2

理想:全面开源自研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智能汽车的驱动之“魂”,无论是“软件定义汽车”,还是“AI定义汽车”,操作系统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核心。目前来看,汽车操作系统也是各大主流车企的重要布局方向,也因此,理想汽车开放自研汽车操作系统无异于在行业扔下一枚“重磅炸弹”。

3月27日,理想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想在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宣布,将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理想星环OS”全面开源。此举标志着理想汽车成为全球首个开源汽车操作系统的车企。据介绍,理想汽车汽车操作系统的研发始于2021年,直接动因是2020年的全球“芯片荒”。彼时理想汽车应用的是AUTOSAR汽车操作系统,但能拿到支持该系统的芯片极为有限,而临时更换其他芯片又会大幅延长验证周期,并造成上百亿元损失。

为了摆脱芯片短缺的限制,理想汽车决心更换汽车操作系统。相较于采取第三方系统或临时搭建系统,理想汽车选择了自研汽车操作系统。2021年,理想汽车启动了这一自研项目,并逐步从零开始完成了方案选型、架构设计和落地,迭代了上百份技术方案设计文档。为了真正实现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落地,理想汽车投入了200人的研发团队和累计超过10亿元的研发费用。2024年,理想汽车实现自研操作系统上车。

据了解,理想汽车的自研汽车操作系统包含车控操作系统、智能驾驶操作系统、通信中间件、虚拟化平台与各类型研发工具。通俗来说,这一汽车操作系统与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颇为相似。这使其相比AUTOSAR响应速度提高1倍,响应稳定性提高5倍。如在120km/h高速行驶状态下,理想汽车AEB自动紧急制动距离比之前能够缩短7米。

点评

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

理想汽车自研汽车操作系统的初衷是为了降低对相应芯片的依赖。从技术角度看,理想汽车的汽车操作系统适配灵活,能够支持更多硬件。“理想星环OS”实现了软硬解耦,最快能够在4周内完成芯片适配和验证,相比使用AUTOSAR的时候最多节省5个月时间。这一系统支持市面上所有的车用芯片架构和芯片,大大降低了对特定芯片的依赖。同时,理想汽车通过跨系统架构设计,融合了车辆控制和智能驾驶的汽车操作系统,能够大幅提高车辆的智能化水平。这已成为不少头部车企、科技企业的探索方向,也因此,理想汽车开放其自研的操作系统,对推动行业共同进步有重要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

操作系统开源重要的是融合。从操作系统技术层面上来看,不同车企和供应商所采用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可能存在差异,这给操作系统、开源软件的集成与协同可能带来一定困难。曾经有车企在尝试将开源智能驾驶算法集成到自家车辆时,发现该算法与车辆原有的传感器接口标准不匹配,导致数据传输不畅,无法实现预期的智能驾驶功能。另外,随着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软件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开源软件由于其开放性,也有可能存在潜在的漏洞和缺陷,需要投入一定的技术力量和时间进行测试和完善。

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

开源带来的是共同的技术进步。假如企业自始至终坚持闭源,技术演进只能靠企业自身去推动,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实验,各方面的耗费都更大,尤其是一些共性技术研发,闭源其实是资源浪费。当然,从开源企业本身来说,由于其在相关研发方面的投入巨大,开源初期可能并没有经济效益可言,但在开源用户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将在数据积累、技术进化、生态构建方面收获综合效益。另外,开源后,随着数据及生态效益显现,开源企业的相关研发成本也会大幅降低。

短期内,开源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竞争加剧是开源过程中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比如,车企的操作系统等智能化技术开源后,对于非开源企业而言,相同的基础技术研发就失去了意义。调研也发现,有的车企在面对开源技术的冲击时,对自身的研发策略进行了调整。不过,开源可以使这些企业利用开源资源开发更多更新的技术,“站在先驱者的肩上”看得更远,走得更快。

案例3

东风:发布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

数据是自动驾驶运行和训练的重要依据,数据标注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材料,使得系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驾驶场景。也因此,数据在自动驾驶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愈发重要,而数据的流通和开源也成为行业当下面临的重要课题。

近日,东风集团发布了行业内规模最大的端到端自动驾驶开源数据集,包括125万组数据,这相当于给自动驾驶汽车准备了一本“超级教科书”,可以用于训练自动驾驶汽车,让它像“老司机”一样从容应对各种复杂情况。

东风集团研发总院智能化技术总工程师李红林介绍,传统的自动驾驶汽车全靠工程师手把手写规则、写代码,告诉自动驾驶系统“遇到红灯停,绿灯行”。这种方式存在的局限是,一旦汽车碰到复杂交通环境,应对起来就有难度。端到端的自动驾驶,是一种智能计算系统,以原始传感器数据为输入,实现深度学习,最后能像人一样观察世界,然后自己思考怎么开车,自如应对各种场景。

据悉,这本“超级教科书”包含6000多个真实的驾驶场景片段,比如“下雨天怎么避开积水”“晚上会车时保持怎样的距离”“遇到突然窜出的行人该怎么反应”等等。每个场景都有详细的“标注”,就像课本里的重点笔记,告诉自动驾驶系统“这时候应该这么做”。

点评

天津大学教授姚春德:

庞大的数据集就是端到端自动驾驶系统学习的“超级教材”。目前行业开源的数据集非常有限,各家车企的数据就像一个个“孤岛”。有了这个开源的数据集,行业企业基于同样的高质量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就能推动产业协同,让自动驾驶技术进步更快。

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

通常情况下,一些研发投入巨大、技术需要长期持续演进、依赖生态完善且可以共享的技术更需要开源,因为开源可以降低设计的门槛和成本。数据集的开源也是一样,可以带来推动行业共同发展的强大力量。

长三角研究院新能源应用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梁筱磊: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数据集的开源将持续推动汽车智能驾驶等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在自动驾驶领域,数据集可以推动技术更加成熟,加速从目前的辅助驾驶阶段向高级别自动驾驶甚至完全自动驾驶阶段迈进,为人们带来更加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不过,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数据集开源面临的重要挑战。智能汽车在运行过程中会收集大量的用户数据,包括位置信息、驾驶习惯、个人身份信息等。一旦这些数据被泄露或滥用,将对用户的隐私和安全带来严重威胁。此外,开源软件的代码、数据集的应用信息,也增加了黑客攻击的风险。因此,在数据开源过程中,一方面要完善相关的法规标准,统一数据接口标准,加强相关源代码、数据保护;另一方面,无论是开源企业还是使用企业,都要强化依法保护核心技术的意识,尽可能通过合同来约定相关的权利义务,减少不必要的源代码、数据集等相关信息泄露。本报记者 赵建国《中国汽车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图片推荐